假如你見到的所有出租車、專車甚至小蹦蹦司機,都是你所在城市的本地人,這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呢? 出租車司機這個行業是最容易體現城市人口流動態勢的窗口之一。就算在我的家鄉,一個不出名的四線小城,我都能看到從底下鄉鎮村落,帶著改變命運的心態進城
假如你見到的所有出租車、專車甚至小蹦蹦司機,都是你所在城市的本地人,這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呢?
出租車司機這個行業是*容易體現城市人口流動態勢的窗口之一。就算在我的家鄉,一個不出名的四線小城,我都能看到從底下鄉鎮村落,帶著改變命運的心態進城的司機師傅。他們住在我們的老城區里,那是我們度過童年的地方,隨著新區落成我們家家戶戶都搬走了,把老房子留給了“新移民”們。每次坐車,都會有所收獲,也感受到他們謀生的不易。
既然外地人因為本地勞動力實際需求,活躍在大城市的各個崗位,充當著保潔,保安,家政,廚師,代駕,快遞,售貨等等各種不同的社會分工角色,那就沒有任何理由認為,只要外地人變成司機,就會比本地司機更不安全,或者在執行程序上有更繁瑣的地方。
沒有任何明顯的證據能夠顯示,擁有同等水平和同等條件的外地人,在選擇當出租車司機這一點方面,一定比本地人要低一頭。
某種程度上說,對于外地牌號限行的城市,規定公共交通工具必須使用本地牌照車輛,或者設置車輛相關準入標志等等,是可以接受的。
石家莊網絡優化消息因為允許外牌營運,就得傷筋動骨的修改其他一系列規定,難度實在太大。
然而,外地來大城市務工的人員,也同樣可以通過自己的奮斗,擁有一輛本地牌照的汽車,盡管這條道路艱苦卓絕。附著在此之上的,是多年交納社保背后的當地居住和工作經驗,往往附帶著長期的通勤經歷,以至于他們比某些四體不勤的本地人,更能了解和熟悉當地的道路網絡和風土人情。
當不景氣或者其他原因導致擁有戶籍的本地人就業成問題的時候,當地采取的政策一般都是給外地人就業關上大門,優先保證本地戶籍人口的就業穩定。今年,有部分人口較多的省市高校縮減招生規模,引起當地家長不滿,因此當地教育部門緊急辟謠的**句話,就是保證當地戶口的生源優先錄取。
但是,在一個有限的地盤之內,讓本地居民之間互相近親繁殖,容易導致就業質量和人口素質的整體下降。回首改革開放以來的進程,正是因為各城市之間戶籍限制的放寬,對外地人口的開放和包容,才讓中國整個國土范圍內**的人,涌入*適合他們的地方,人口的自由流動導致資源不斷的優化配置。
當然,一個固定地域的開放與包容也是有限度的,像是近年來,歐洲大量的招收在文化和生活習慣,甚至語言方面都不相容的中東難民,引發一些復雜的社會問題。可是在960萬平方公里國土上,人們同文同種,成長時接觸到彼此省份融為一體的文化,在中國省際之間的人口流動,是無論如何也不應該被阻止的。
先拋開拿移民來類比國內遷徙的問題是否政治正確,在一個共同文化圈之內生活的人口流動,本來就會大幅度減弱跨文化沖突帶來的沖擊,而更多的產生由文化融合所帶來的好處。北京的驕傲,中國的國粹京劇就是幾百年前徽班進京的產物;而構成中國美食之魂的幾大菜系,也是在各省人口流動到其他地區之后才逐漸形成,有很多名菜都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才逐漸的改良并且形成的。
由人口多樣性隨之而來的文化多樣性,是一個大城市的活力源泉。譬如我們都知道在北京坐出租車,可以聽的哥跟你聊天侃地。而其他地方的司機,或者可以給你講一講他作為北漂奮斗的經歷,引起你的同感,或者可以安靜地執行上車時司機不說話的制度,帶給你一趟舒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