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發現,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Wikipedia(維基百科)仍位列最受歡迎信息搜索網站的名單之首。 通常,出于沒來由的好奇心,我會去Wikipedia逛逛。網頁記錄顯示,我最近幾周瀏覽過:與恐龍有關的文章、19世紀的繪畫、對湯米韋斯特法爾(Tommy Westph
一項新研究發現,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Wikipedia(維基百科)仍位列****信息搜索網站的名單之首。
通常,出于沒來由的好奇心,我會去Wikipedia逛逛。網頁記錄顯示,我*近幾周瀏覽過:與恐龍有關的文章、19世紀的繪畫、對湯米·韋斯特法爾(Tommy Westphall)宇宙假說的解釋、美國內戰時期的詩集、20世紀90年代的動畫片《航空小英雄》(TaleSpin)、《巴黎地下墓穴》(Catacombs of Paris)、近十年美國一系列致命的短吻鱷襲人事件、格勞喬·馬克斯(Groucho Marx)、1978年出版的兒童小說《養女基里》(The Great Gilly Hopkins)、一個廢棄的游樂場、紅白機(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的發展歷史,以及,出于某些原因,獲得野雞大學假文憑的動物列表。
我可能每天都用Wikipedia,通常**要用很多次。但并不是只有我這樣。Wikipedia在很久之前便成為了*熱門的網站,即使是在人們越來越多地用智能手機上網的今天,仍是如此。“在眾多移動網址中,Wikipedia廣受歡迎,獨霸一方。”奈特基金會(Knight Foundation)一項**報告的作者寫道。該報道的內容是人們如何通過移動網絡來獲取信息。
根據奈特基金會報道的分析,人們用智能手機瀏覽Wikipedia的時間比瀏覽其他新聞網站的時間要多,平均每人每月有13分鐘都在使用Wikipedia。排在其后的是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平均每人每月9分45秒。BuzzFeed以平均每人每月9分鐘21秒排在第三位。(不過,在CNN、Wikipedia和BuzzFeed三種手機應用中,人們更喜歡BuzzFeed。BuzzFeed的用戶平均每人每月會在其上花費2小時,CNN的用戶則是平均每人每月46分鐘,Wikipedia的用戶是每人每月31分鐘。)
我們也可以從另一方面來感受Wikipedia的影響力:根據奈特基金會報告中的分析,Wikipedia幾乎每月都會搶走移動網絡用戶三分之一的人口。報告數據源自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Nielsen)。這是個驚人的發現,尤其是當你認真思考Wikipedia怎樣和其他新聞網站一較高下時。在奈特基金會的報告中,使用移動設備訪問Wikipedia的人平均每月能達到5200萬,而排在第二的CNN,每月的訪問量還不到Wikipedia的一半——約有2100萬。BuzzFeed的訪問量每月僅有1400
如果你能考慮到Wikipedia的歷史,你就不會覺得它的數據太過驚奇了。一方面,Wikipedia很長時間以來都是人們電腦桌面上的常駐將軍。
石家莊網絡優化獲悉,它一直和Facebook(臉書)、Amazon(亞馬遜)、YouTube(油管)和Google(谷歌)這些網絡巨頭一起位列10大熱門網站榜單之上。Wikipedia能在新聞和信息的背景之下成為支柱,與它和其他幾家新聞網站的緊密關系是分不開的;這些網站通常會附上Wikipedia的鏈接,Wikipedia同樣如此。“如今的新聞和事件通常都附有Wikipedia的鏈接,這樣我們就有機會在讀完一篇文章后去了解某個我們感興趣的領域。”奈特基金會報告中寫道,“尼爾森的數據顯示,熱門網站也會帶動新聞閱讀量的增加。例如,Wikipedia在10大熱門網站中的訪問量****,其它還包括BuzzFeed、Daily MailOnline(《每日郵報》)、nytimes.com(《紐約時報》)、usatoday.com(《今日美國》)、washingtonpost.com(《華盛頓郵報》)和Tribune Newspapers(《論壇報》)。”
除此之外,Google為Wikipedia貢獻了巨大的訪問量。(這種情況下,奈特基金會不僅關注了移動網站的訪問量,還尤其關注了Wikipedia手機應用的訪問量。)因為,人們搜索某人或某事件的相關信息時,往往會選擇用Wikipedia——也是因為Google的搜索結果中Wikipedia的分量很重。我的同事伊恩·博格斯特(Ian Bogost)告訴我,這可能和Google的自動完成(autocomplete)有關。當Google為你完成搜索時,它也早已為你準備好了來自Wikipedia的補充搜索 結果。我覺得伊恩可能是對的,不過奈特基金會認為,人們無法準確測量Google通過自動完成搜索到底為Wikipedia貢獻了多少訪問量。
無論怎樣,Wikipedia對Google的依賴使其得以與同時期的競爭者在新聞和信息方面區分開來。根據奈特基金會的分析,目前在所有的新聞和信息類手機應用中,Facebook仍占據著壟斷地位(非官方應用Reddit是個例外,Reddit很有趣,其大部分訪問量來自YouTube)。與此相關,奈特基金會發現,總體而言,除了Facebook之外,手機應用的熱度在不斷下降,而這一趨勢突出了Facebook令人吃驚的網絡影響力。然而Facebook的主導地位并沒有威脅到Wikipedia。
Wikipedia拒絕提供其每月訪問者的詳細信息,不過,其發言人確實說過每月的網站訪客可達到約150億。不管結果如何,如今,似乎不太可能會有人讀完一整篇的文章。每天大約有7000份新聞類文章問世——或者說,每分鐘就會有5頁新聞更新——每小時就會有1萬5000條新聞在編輯中。“一個人讀完所有英文的Wikipedia可能要用21年或更長時間。”她寫道,引用了一月份維基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慶祝Wikipedia誕生15周年的紀念網頁上的話,“前提是,不停止也不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