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訂餐平臺盡管滿足了消費者便捷就餐的需求,但由于在野蠻生長階段只求規模擴張而忽視入駐商家的資質,平臺上缺證少照、衛生條件堪憂、食品安全難保證的黑作坊、蒼蠅館不斷被曝光,它們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場場監管風暴。 而這一次監管部門真的要與外賣平
網絡訂餐平臺盡管滿足了消費者便捷就餐的需求,但由于在野蠻生長階段只求規模擴張而忽視入駐商家的資質,平臺上缺證少照、衛生條件堪憂、食品安全難保證的“黑作坊”、“蒼蠅館”不斷被曝光,它們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場場監管風暴。
而這一次監管部門真的要與外賣平臺“死磕”了。在北京市食藥監局召開的網絡訂餐平臺問題通報會上,北京市食藥監局餐飲處處長劉國斌表示,
石家莊網絡優化消息,今年3月15日后,外賣平臺無證餐館問題一直在反復,半年多來已經進行多次執法檢查和整改,目前情況仍不容樂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賣平臺有制度卻沒有執行。北京市食藥監局副局長唐云華則直接回應外賣平臺的表態稱,三大平臺屢教不改,根本就是缺乏誠意。
梳理外賣平臺這半年來一次被曝光一次言整改,一次被問責一次急表態的循環,不難發現“馬后炮”地對待食品安全事件已經成為外賣平臺的一個套路。集中排查和資質嚴審似乎成為被曝光后一時的樣子工程,而“零容忍”“嚴查到底”也成為每次“出事”后立即可見的低姿態重承諾。但等到輿論風暴一過,平臺的注意力又轉移到經濟效益上,黑作坊也就改頭換面、就地重生,館再開、飯照賣。
然而,對于食品安全的保障從來都不應該是“馬后炮”的走法。據稱,此次曝光后,各大外賣平臺都在緊急下線無證餐廳。顯然各外賣平臺對外展示的條分縷析、步步細化的“六步審核”“七大舉措”,并未能確保他們在商戶準入時就篩掉劣幣。對此,有分析認為,盡管外賣平臺強調商戶準入高門檻,如在商戶入駐前,銷售人員會親自拜訪商戶,考察商戶的衛生條件及服務水平。在走訪商戶過程中,銷售人員還要拍攝門店的全景照片,并要把自己拍進去,進行身份綁定,以確保入駐商戶有實體門店。但這其實很難做到,因為入駐商戶層出不窮,實地檢查的成本很高,這與平臺的商業模式相違背。
此次北京市食藥監局對三大外賣平臺進行立案調查后,根據新《食品安全法》中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未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條款的規定,三大外賣平臺或將面臨**20萬元的罰款。同時,北京市食藥監局也已經開始利用高科技手段對互聯網違法行為進行搜索監測,為監管部門提供違法線索,未來還將通過互聯網監測的方式全自動搜索,定期對外發布網絡訂餐平臺上未公示證照信息的店鋪。
但顯然重拳監管仍是“馬后炮”的走法。食品安全的保障*重要的還是要防患于未然,應真正讓準入機制奏效,從源頭上實現良幣驅逐劣幣。因此,借由此次由政府職能部門介入的監管風暴,希望能夠真正讓網絡訂餐平臺們提升責任意識,警鐘長鳴,杜絕“黑作坊”,讓訂餐平臺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便捷,更帶來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