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覺得外觀像人類并且與人類的行為相似的機器人是非常怪異的。這就是恐怖谷理論所描述的現象。為了搞清楚為什么人們不喜歡擬人化的機器人,研究學者們做了很多研究調查。并且許多調查結果說明,人們一點旦難以分辨人和機器人,這種不適的感覺會變得強烈
我們都覺得外觀像人類并且與人類的行為相似的機器人是非常怪異的。這就是恐怖谷理論所描述的現象。為了搞清楚為什么人們不喜歡擬人化的機器人,研究學者們做了很多研究調查。并且許多調查結果說明,人們一點旦難以分辨人和機器人,這種不適的感覺會變得強烈。所以在恐怖谷曲線中,在機器人與人類相似度臨近 **** 前,好感度突然墜至反感水平,然后回升至好感。
通常情況下,機器人并不會讓我們反感,因為我們能容易地看出它不是人類。有趣的是,機器人不僅僅是看起來像人,也可以有擬人的行為。當它們像人一樣行為而不僅僅是外貌像人,事情會變得復雜許多。在許多情況下,機器人具有社交功能,它們要與人類互動,所以它們的行為非常擬人。
國際社交機器人期刊*近刊登了一篇文章——「混淆人機差異:社交機器人的人形外表威脅到人類特殊性」。來自特蘭托大學的 Francesco Ferrari 和 Maria Paola Paladino 和來自昆士蘭大學的 Jolanda Jetten 認為,人類不喜歡人形機器人是因為它們侵犯了人類的獨特性。如果這是真的,那么社交機器人的未來將會非常非常坎坷。
在過去的幾年他們在歐洲和日本做了一項調查,調查的內容是關于人們對于身邊的機器人的看法,雖然他們對機器人的好處有了普遍的贊同,但是還是有非常多的群眾抵觸機器人教育小孩或者照看小孩。因為制造社交機器人的初衷就是為了承擔諸如此類的任務,所以我們很有必要了解產生這些抵觸情緒的原因。
為什么人類害怕社交機器人會對人類和他們的特殊性產生負面影響?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人們抵觸機器人教育兒童。如果人類對機器人的心理障礙不清除,機器人就不可能在社會中得到普遍應用。
機器人,尤其是社交機器人,對人類特殊性可能會造成威脅,因為它們就是為了模仿人類而生。根據提出的威脅特殊性假設,社交機器人與人類太相似會人焦慮,因為人和機器人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我們認為這對人類不利。
我們希望大家都能意識到:把機器人融 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想法會威脅到我們自身身份,因為機器人會逐漸減小人機差異。考慮到社交機器人的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交機器人成為我們生活一部分的可能性,我們要明白人們恐懼和抵觸機器人發展的原因。
為了檢驗這些猜想,他們進行了一些實驗。給實驗對象看一組照片,包括非人形的機器人、具有人類外形的機器人和外形行為都像人的機器人(以下稱為擬人機器人)。當問到哪種機器人對人類的存在和特殊性具有潛在威脅,結果和預期一樣,沒有人喜歡擬人機器人。」機器人與人外貌的相似度和人機的差異的減小是線性關系。擬人的外表是威脅人類的特殊性的根本:機器人與真正的人類外表越像,人類與機器的界線就越模糊。外貌與人類非常相似的機器人會讓我們誤解,也許它也是我們人類的一員。」簡單地說,人形機器人降低了我們認為自己是真正的人類的感知,所以我們討厭它們。
據
石家莊網站建設了解,雖然這項研究的重點是社交機器人的外貌,但是我所擔心的不僅僅如此。不管社交機器人看起來是不是人,如果它們在某些方面做的比人類要好,人類的獨特性同樣受到威脅,我們還是陷入同樣的反感和模糊當中。以國際象棋為例,*近炒得很熱的 Go 已經被機器人拿下,人們引以為豪的技術和思維也不再特殊。電腦的技能越來越豐富,社交機器人也隨著變強大,我們的特殊性正在慢慢減少。對我而言,這項調查在某種程度上暗示著一個問題:如果你家里的機器人能替你做所有的事情,你還想要把它留在家里嗎?
機器人或者其他人工產品要到達我所假設的程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們不能忽視這種潛在的危險,我們看到有辦法減緩矛盾。*顯見的方法就是千萬,千萬不要,做出太逼真的人形機器人。我知道肯定有人不同意我的意見,但是,以我之見,制作出逼真的人形機器人并不會帶來多大的好處。人形機器人是很棒,可是做成非人類的外形也不會影響它的功能,提出恐怖谷理論的日本研究者 Masahiro Mori 也曾這樣說過。而且,保持機器人的機器人特性也是非常有趣的。星際迷航的機器人在下達命令時從不使用縮寫,制造機器人的技術當然可以修改這一點設置,但是不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大家區分機器與人的區別。另外,綠色的皮膚和黃色的眼睛也是為了同樣的原因。
這次調查僅僅使用了圖片,而沒有給調查對象展示視頻或者真實的機器人。只使用圖片的調查結果也許不能完全反映出人類對機器人的感受,我想加入了視頻和真正的機器人后結果會更糟糕。而且調查的范圍相對而言很小,并且只包括了意大利的學生。研究學者們希望將來人們能找到更好的方法阻止機器人對人類的威脅發生,比如強化機器人和人的外形差異,或者給機器人一些特性來使人類產生一種安全的錯覺。